拥抱融媒 应对有策

文章正文
2020-10-20 17:58

拥抱融媒 应对有策

当下,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主题宣传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从早期的依托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到如今网络媒体客户端;从单纯的文字、音像、影像到H5、短视频等新兴的表现方式,主题宣传在不同阶段,以不同媒介传播,取得不同的传播效果。因此,融媒体时代,主题宣传要以“媒介融合、内容融合”的创新理念,去打造爆款产品。

坚持使命至上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媒体竞争激烈的时代,为了博流量、吸引眼球,一些自媒体往往发布虚假新闻、有偿新闻、低俗新闻,恶意散布或放大负面信息,以此来打造出所谓的爆款产品,这些乱象,有悖于媒体社会责任,必须加以纠正,而作为主流媒体就必须挺身而出,在众声喧哗中唱响最强主旋律。

尽管信息的传播方式、表达方式在变化、受众的信息需求在变化、对于信息的选择也在变化,但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职责使命不能变,因此,在打造融媒体产品时,只有坚持使命至上,打造出“眼球效应”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媒产品。

坚持守正创新

融媒体时代是信息多元化时代。要清醒地看到,从以往的“受众寻找信息”到如今的“信息寻找受众”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在打造融媒体产品时必须要不断迎合受众当下阶段的需求,有的放矢。但要注意的是,迎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并不意味着无底线的迎合,作为主流媒体,要顺应趋势,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根本,以技术为支撑,牢牢把住舆论引导、服务群众的高地。

通俗而言,在坚持守正创新不动摇的前提下,打造融媒体产品需要在产品内容方面精准化聚焦,在呈现形式和方法上实现复合型生产、矩阵式发布。通过多平台、多语境使不同类型的主题宣传产品的传播效果实现最大化。

例如,在打造时政宣传类融媒体爆款产品时抓住“作为”,抓住“接地气”的核心,找准做好人民群众“代言人”这个切入点,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在打造常规宣传类融媒体爆款产品时抓住“有感”,坚持贴近原则,让受众“有感”。这种“有感”来自于新闻产品与受众自身所产生的关联,贴合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吸引受众关注。

坚持内容为王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融媒体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内容,成为爆款产品的首要前提一定是内容能够吸引受众的兴趣,才能引发点击和阅读。而要深耕内容为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注意形式创新,但要避免失焦失距。在融媒体时代,产品的呈现形式不能局限在传统平台,而文字、图片、视频的呈现形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快节奏时代的阅读需求。在融媒体时代,H5、长图、短视频等呈现形式就能很好满足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此外,随着受众对所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关联度、参与度的需求的提高,视频直播的呈现方式也很好地满足了受众参与的心理需求。

其次,媒体融合让受众获取信息变得便捷,但不会没有边界。因此,要注意数据流量,但要避免圈层壁垒。事实上,圈层就是壁垒。不同阶层的群体对于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兴趣点也不同。这就要求爆款产品在注意数据流量的同时,要避免走小众化路线,避免圈层壁垒。

坚持人才为基

打造融媒体产品,对媒体人业务能力提出新要求。媒体语境、产品业态、传播技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想打造有竞争力的融媒体产品,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专业新闻素养、具有融媒体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然而,当前主流媒体打造融媒体产品的采编队伍大多是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但融媒体时代是“内容和渠道双为王”的时代,这就要求采编队伍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媒体所需要的采编业务基本功的锤炼,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互联网思维,实现从“单一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转变。

互联网领域的特点在于传播速度快、网络覆盖面广、互动性强以及表现形式丰富,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拘泥于电视和报纸,而是智能手机、社交平台等新媒体,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学习和理解互联网媒体的特点,不断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打造产品,满足受众的需要,从而在融媒体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根据当前融媒体时代的发展需要,媒体要着眼未来,广纳英才,除了对人才提出专业的采编素质要求之外,还要注重其是否有“新媒体”的思维。例如,吸纳社交媒体经验丰富的“二次元”多领域人才,再对他们进行专业的采编业务培训,取长补短,为受众提供不一样视角的新闻传播模式和信息,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创新机制留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下、过得好。要清醒地看到,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始终是待遇,但在待遇留人之外,更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这就要求融媒体平台要在机制上不断创新,让人才有成就感、归属感。(高芳)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文章评论